jiào

儒教


拼音rú jiào
注音ㄖㄨˊ ㄐ一ㄠˋ




※ "儒教"的意思解释、儒教是什么意思由六六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儒教造句


  • 1.道安以奥室、蘧庐(暂时栖止的旅舍)为喻,说明佛教、儒教的关系:它们都是“智度”。

    2.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3.如今虽然号称是儒教门徒亿亿万,但是真正的儒教门徒已经杳无踪迹了,老夫不过是儒教镇守圣人经典的看书人而已。

    4.他们不可能不出入,实际上在他们骨子里头,儒教的心态还是很重的,但他又强调这不对,他要改。

    5.故佛教人“见性”,儒教人“养性”,道教人“炼性”,耶教人“移性”,回教人“定性",就是要我们去习性、除禀性,方可圆满天性。

    6.这个岁末,伴着毛诞,儒教声突然热涌,表面看起来是因为耶教,但深究起来,实不关耶教,而关乎官方,在乎官方处事的埋汰、乏智,这恰恰是30年去毛化的结果。

    7.儒教对汉人女子实施了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禁制,但外敌一来,大儒们却没有一丝保护汉人女子的能力和决心,只会将女人们当贡品去献媚入侵外寇。

    8.另外,圣龙以儒教为精神支柱,讲究的是忠义节烈,主张武将死战、文臣死节,百姓中也深受“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9.在韩国历史上一直有一支以弘扬和实践儒教精神为己任的儒林队伍。

    10.算数!当然算数!只要姬宗师将杨兄尸骸抛出为证,你便是儒教之主!天下儒门弟子,皆拱手听命!

    11.吴起母丧不归,背叛儒教,杀妻求将,此大逆不道之徒,虽有小功,我鲁国决计不可启用。

    12.洞经文化为“儒道释三教的复合性文化”,进一步说,洞经是融合儒释道三教的“儒教”,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到明清时期形成的三教合一的民俗文化。

    13.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已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林语堂 

    14.春秋末,百家争鸣,为教化量劫,应劫之人是孔丘,有教化万民,引民出昧之责,上清圣人得之,截教化身儒教,借机传道,后有数千年儒门教化功德,截教光大。

    15.向来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所以来去出入,都有照例文章,严格地说,也不能算为真正的言志。林语堂 

    16.而且中华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便是等级严明的宗法社会,整个国家的精英阶层都是信封儒教,尊崇孔子至圣先师。

    17.他依据华严宗圆融无碍之说,着力提倡儒释道三教一致,认为儒教明乎仁义礼智信,忠孝君父;佛教慈悲救苦,化诱群迷;道教则寂默恬淡,无贪无爱。

    18.儒教持志养气,善势,势大压人!魔宗纵欲炼魂,问心,我心无亏!而此地,只有道门一支,这说明此地是某家道门仙宗的香火道场。

    19.传承了中华传统建筑的精髓,保持着传统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大自然为皈依,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含隐蓄秀,奥僻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