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造句


1.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2.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所赏识。

3.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赏识。

4.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曾国藩 

5.读书不独是变人气质,且是能养人精神,盖是理义收摄。曾国藩 

6.1863年9月,容闳应邀到达安庆,入曾国藩大营.

7.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曾国藩 

8.曾国藩集中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仁”的精神,宽厚、智慧、诚实、博大,在立德、立行、立言上,曾国藩都臻于极致。

9.在立德、立行、立言上,曾国藩都臻于极致。

10.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曾国藩 

11.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曾国藩 

12.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 

13.我辈穷措大有此二惟,大概便可如曾国藩所说“撑起两根穷骨头”矣。

14.自称年三十三,凡太平天国诸将,及清军诸帅,都加贬辞,独推重曾国藩,说他知人善任,规划精严,实是得未曾有的大帅。

15.此人深知曾国藩不喜欢夸夸其谈之徒,因此,谈吐很注意分寸。

1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曾国藩 

17.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曾国藩 

18.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曾国藩 

19.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曾国藩 

20.说实话的,逃亡中原地区,或许能偏安一阵,但是北有僧格林沁的精锐旗兵,南有曾国藩的强悍湘军,夹击之下恐怕也只有覆灭一途。

21.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22.当时一位最伟大的书法家何绍基赞成曾国藩的观念,而且称许他的见识.

23.后来,曾国藩又在运河、黄海、沙河和贾鲁河一带分兵设防,实行“画河圈地”。

24.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曾国藩 

25.曾国藩仍然无法从中解脱,自言“内疚神明,外惭清议”,整日神魂不安。

26.处于“内疚神明,外惭清议”之中的曾国藩,对于容闳和丁日昌提出的教育计划,再三考虑,准备上奏朝廷。

27.事后,曾国藩“外惭清议,内疚神明”《曾国藩家书》。

28.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曾国藩 

29.外人少有知晓的是,这座威风八面、挟以曾国藩名望的“乡间侯府”掩盖了另外一座恢弘府第的声望———“九帅”曾国荃所造“大夫第”。

30.至于文人好名,曾国藩幕中也养了一批“鸿儒硕学”之辈,以满足他们的好名之心,以为他自己服务。

31.宁亲王卖人情把宛姑许配给曾国藩。

32.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曾国藩 

33.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曾国藩 

34.曾国藩说过,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勤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35.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节。曾国藩 

36.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曾国藩 

37.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曾国藩人生三境说。曾国藩 

38.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曾国藩 

39.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曾国藩 

40.所以他致书曾国藩,批评他存在轻敌思想,说湘军此时“将士之气渐骄,将帅之谋渐乱”,要求他提高警惕,以防大的闪失。

41.见曾国藩满意地合上竹箱子,鄂顺安道:“本部院在牡丹亭为翰林公摆了一桌赔罪酒,我等……”。

42.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 

43.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曾国藩 

44.这些明来暗去的猜忌,曾国藩岂能不知。

45.对太平街、曾国藩墓、黄兴故居、同仁里公馆等历史街巷、名人墓葬、名人故居等,要科学合理予以利用,做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城市建设发展有机结合。

46.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曾国藩 

47.曾国藩毫不推脱地接手过来,因为除了他,没人肯去趟这趟浑水,举国上下都知道这是件多么棘手的事情。

48.建立不世之功、一门荣显的曾国藩,在功成名就之时,仍然一再要求族中子弟戒奢傲、去骄佚。

49.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 

50.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无声余日,未曾改得一过。曾国藩 

51.曾国藩临死之前,财产不少,然而他把这些财产悉数归公。

52.张宏杰形容曾国藩不比海瑞,他不是“自虐狂”,在曾国藩为官的终身,对官场的明规则和潜规则都十分的尊重,庆吊往来,礼数周到。

53.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曾国藩 

54.万般无奈之下,曾国藩上奏恳请清廷“于寄谕中,奖其勋谋而慰其劳苦”,说是“则天语一字之褒,胜于臣等函牍万万矣”。

55.中国大将军和宰相曾国藩在他的一封家书里说:书法只有两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形式和表现。

56.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57.这个曾国藩也太胆大妄为恣肆无忌了!咸丰忿忿不平的想。

58.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国藩 

59.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适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曾国藩 

60.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曾国藩 

61.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而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炫彼夺,而大不可。曾国藩 

62.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63.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曾国藩 

64.曾国藩在日记中是这样记的,“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若此”,这对于读书人来讲非常有辱斯文,后来曾国藩也很后悔。

65.曾国藩的内心,是鄙夷、憎恶“奉洋若神”的,当买办起家的杨坊被打,他在信中说“足使挟洋人自重者爽然自失”,称心而快意。

66.实际上,洪杨的太平军将绿营和旗营都打残了,最后灭掉洪杨的是以毅勇侯曾国藩组建的湘勇为代表的地方武装,他们有着与旗营和绿营完全不同的编制和训练。

67.他的很多批评,都是“对事不对人”的,不过,有些关于曾国藩的批评,被有心人传给曾国藩,曾当然觉得左忘恩负义。

68.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曾国藩 

69.曾国藩所知道的名流有唐鉴、倭仁、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汤海秋、何绍基等人,这些人各扇风华,让曾国藩羡慕嫉妒不已。

70.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曾国藩 

71.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曾国藩 

72.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曾国藩 

73.曾国藩保持了良好的记日记的习惯,每天的一记,都是对自己一天生命的总结,这种总结直到他得中风临死前一天还进行着,足可见他践行自己“一日生死”。

74.受两次**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

75.曾国藩提倡修“心”,是要其子弟做到“慎独”、“不忮不求”、“孝友”、“仁”、“敬”、“谦”、“恕”等。

76.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曾国藩 

77.曾国藩即使在戎马倥偬、军书傍午的战争期间,也仍然坚持写信记日记,他用这种方式来涵养静气,并且将这份静气传输给更多的亲友。

78.当你走进位于湖南双峰荷叶镇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走进曾氏后人的家门,你会发现家训不在所谓的“语言”里。

79.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曾国藩 

80.曾国藩稍一思忖,提笔又写了《与省城绅士书》与《与湖南各州县公正绅耆书》二文。

81.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曾国藩 

82.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曾国藩 

83.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84.再另拟一道旨意,礼部侍郎曾国藩,此次于朕下诏求言一事中所上奏章语句清晰,文字剀切,甚和朕心,着南书房行走。

85.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曾国藩 

86.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曾国藩 

87.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曾国藩 

88.曾国藩也不例外,他把学术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获得的认知含金量十分充足。

89.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 

90.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91.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曾国藩 

92.曾国藩一生以很会写对联而自鸣得意,是大清朝著名的“对子”发烧友,他的楹联涉及喜庆、哀挽、题赠及山川名胜等,尤以挽联著名。

93.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曾国藩 

94.因此,对谢安与曾国藩来说,围棋都不过是“矫情镇物”的道具。

95.而曾国藩在直隶时,就着力通过改善书院教育,一矫他心目中直隶近年“学风朴陋”之弊,进而带动一省风气的改良。

96.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曾国藩 

97.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

98.???????所以,曾国藩久绾军务而转战东南,一路都在用心召唤、省察和汇聚地处下层的士林人物,并因之而成其幕府和周围的济济多士。

99.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曾国藩 

100.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曾国藩 


※ "曾国藩"造句六六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