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àng

辞让


拼音cí ràng
注音ㄘˊ ㄖㄤˋ

词性动词
繁体辭讓


分字解释


※ "辞让"的意思解释、辞让是什么意思由六六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辞让造句


  • 1.的进行,张大令始而欣喜,继而悲叹,后又辞让,好像在演什么单人无声话剧一样。

    2.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3.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晏子 

    4.然而,李成器主动辞让太子,太子之位这才落在李隆基头上。

    5.出于同样的原因,宾要再次下堂,彼此之间辞让的仪节与刚才一样。

    6.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

    7.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善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之端。

    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

    9.他强调人应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否则便是“非人也”。

    10.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李九洋这套说辞让怪物首领找到了良好的优越感,这货点了点头,声如洪钟:“算你师傅识相!过去的事不提也罢,今天是怎么回事?”。

    11.李亨任命户部侍郎元载为京兆尹,元载心里不愿意,就到李辅国那里去坚决辞让,说自己能力有限,担当不了这一重任。

    12.痴情的人有他的一番说辞让人无法反驳,提出分手的人一副不忍却又不得不为之的模样。人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衷。然而你知道,除了不够爱,其他的都是借口。卢思浩 

    13.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14.“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15.儒家说了,恻隐之心为仁,羞恶之心为义,辞让之心为礼,是非之心为智,不疑之心为信。

    16.(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为人性;荀子的“性恶论”。

    1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1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造 句 网

    19.儒家孟子认为人天生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所以人性本善。

    20.但服务条款中“模棱两可”的措辞让一些投资者和开发者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