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īniè

圭臬


拼音guī niè
注音ㄍㄨㄟ ㄋ一ㄝˋ

词性名词


分字解释


※ "圭臬"的意思解释、圭臬是什么意思由六六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圭臬造句


  • 1.从此鲁殿灵光,尽现人间,岂独报坛之盛事耶!予读其书,如闻其謦,亲其风范,慨然叹曰:“新闻岂无学,典范在咫尺,今吾报人学有圭臬矣。

    2.王介平奉汉隶为圭臬,取鉴汉魏竹简,一扫装饰雕琢之臃态,既造法创新于古隶,又彰显古隶神韵于案牍。

    3.,后人也多将之奉为圭臬,不断引用,可见深入人心的程度。

    4.这是朱慈?R前世今生都奉为圭臬的信条。

    5.作为一个资深蛤粉,十几年来一直将长者的“闷声发大财”奉为圭臬,但是标哥的出现,让我三观尽毁。

    6.于是,开始把什么官场登龙术、厚黑学等问视若圭臬,奉为人生信条。

    7.办学校呢,也得讲究有个召引精神世界的指南,体现治学理念和行为圭臬的训语。

    8.此书遂成为中国历史上行政法规之巨典,此后宋明清各代,均重视此宝贵法典,奉为圭臬。

    9.虽然,在中国古代孝道实际属于法律的一部分———彼时,法律、礼教、风俗等混合而成的箴规,便是治国的圭臬。

    10.以至于后来上班坐在办公室里三缄其口的像尊铜人像,下班走在路上五色无主的像个娄阿鼠,把个吃亏是福奉为圭臬,把个不与人争当成了指导行动的左右铭。

    11.一些思想家和作家的富于哲理的言论与作品,不仅被广泛地传诵,而且深入人心,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爝火和处世哲理的圭臬。

    12.亚历山大?葛理翰?贝尔一生都将“天无绝人之路”的哲学奉为圭臬.

    13.冯玉祥治军,把“扬善于公厅,规过于私室”的格言奉为圭臬。

    14.篆刻受黄牧甫影响,以汉印为圭臬,方正中见功夫;秦玺印线条挺拔,盘曲如铁,有其师杨白匋之遗韵。

    15.“情场如战场”,看来刘文彩对这句名言也是奉若圭臬。

    16.他的绘画理论广泛地影响了后世画坛,有的并被奉为圭臬。

    17.王鏊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清士人无不奉之为圭臬,几至家有其书。

    18.两种被奉为圭臬的概念是:第一,税收减免将实现经费自给,第二,经济市场能够自我约束。

    19.古圣先贤留下许多金科玉律,可以做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圭臬。

    20.《鬼谷子》一书,从出世以来,一直是军师、师爷类人物奉为圭臬的必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