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ěnměi

审美


拼音shěn měi
注音ㄕㄣˇ ㄇㄟˇ

词性动词
繁体審美

词语解释

审美shěn měi

  1. 关于或论述美学或其主题的。

    审美哲学家。

    aesthetic judgment; esthetic;

  2. 鉴别和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

    审美观点。你在这里也不能不惊叹群众审美的眼力。——《花城》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

引证解释

  1. 辨别、领会事物的美。

    黄人 《<清文汇>序》:“至 萧梁 哲储,始别加组纂,剖觚繢素,渐毗审美,而罗弋前修,未迕学礼之训。”
    丁玲 《梦珂》:“于是表哥便倒在她适才起身的软椅上,得意的来称许起自己的智慧,自己审美的方法。”
    秦牧 《花城》:“你在这里也不能不惊叹群众审美的眼力。”

国语辞典

审美shěn měi

  1. 一种对美丑所给予的评价态度。通常指在主客观的情境中,对事物或艺术品的美的一种领会。

网络解释

审美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审美也就是有“审”有“美”,在这个词组中,“审”作为一个动词,它表示一定有人在“审“,有主体介入;同时,也一定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或对象。审美现象是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关系中的现象。美是属于人的美,审美现象是属于人的现象。

分字解释


※ "审美"的意思解释、审美是什么意思由六六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审美造句


  • 1.勿庸置疑的是,年龄化的审美现在已基本改变了,很多女明星们做了大量的美容工作,永远都不会变老。

    2.第一,朱光潜接受并改造了克罗齐的“直觉说”,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直觉说,用来阐释其关于诗的理论。

    3.在城市形象的构建中,色彩是最能直观反映城市的文化特色、历史风貌以及居民审美情趣的元素之一。

    4.对于她的审美眼光,我们可不敢恭维。

    5.唐代山水题画诗中的空间则具有广远性和包容性的审美特点。

    6.从其审美理想来看,都有“与天合”的倾向.

    7.最后,从叙述视角、“人”的思维模式、人物关系的设置、意境的营造等方面,探讨张抗抗的审美特征。

    8.砚雕艺人凭借自己的心灵手巧,融入炙热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使金星砚质朴的艺术魅力充分显现。

    9.同时,也可以从更深的层面上把握中国传统园林的特征,为创造具有中国审美特色的园林形式提供参考。

    10.联纺路的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和这片红色的筒子楼相映成辉,成为我最早的工业审美想象。

    11.他追求“多样统一”的审美理想,尝试把东西方美学思想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理念。

    12.综观芥川文学,不难发现其“野性美”主要源于芥川的审美视角、家庭环境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几个方面。

    13.而在大伯的眼里,万事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恰恰是他的“审美”。

    14.审美泛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颇可争议的论题。

    15.滑稽是一种荒谬悖理的现象,亦即人类嘲笑自身不足的一种审美愉悦心理现象。

    16.文人小楷与民间小楷形成了“雅”与“俗”两种审美形态的对比。

    17.好莱坞歌舞片在长足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风格,并对世界歌舞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雅乐和民间俗乐体现着不同阶级的艺术审美需求,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主流媒体荧屏如此恶拼,嘉宾谁说话大胆出格就让谁上,这样的节目究竟是让人审美还是现丑?

    20.诗歌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对佛禅义理的吸取和借鉴,也丰富了诗的审美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