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èi

物类


拼音wù lèi
注音ㄨˋ ㄌㄟˋ

繁体物類

词语解释

物类wù lèi

  1. 万物,各类的物。

  2. 物的同类,同类。

  3. 物的种类。

  4. 物的类别。

  5. 特指人或动物。

引证解释

  1. 万物,各类的物。

    《荀子·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列子·周穆王》:“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於天地,应於物类。”
    傅尃 《变雅楼三十年诗征序》:“盖以明达乎事情,周知乎物类,洞瞩乎幽隐,而旁通乎民志。”

  2. 物的同类,同类。

    汉•东方朔 《七谏·谬谏》:“音声之相和兮,物类之相感也。”
    王逸 注:“言鸟兽相呼,云龙相感,无不应其类而从其耦也。”
    唐•冯贽 《云仙杂记》卷十:“郊 常池上弹蕤宾调,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出岸,乃方响一片。有知者识是蕤宾铁也。指拨精玅,致律吕相应,物类相感耳。”
    清•黄景仁 《啼乌仁》:“明知无益痛繫心,物类相类有如此。”

  3. 物的种类。

    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缚喝国》:“土地所产,物类尤多。”
    宋•欧阳修 《奉答圣俞达头鱼之作》诗:“吾闻海之大,物类无穷极。”

  4. 物的类别。

    梁启超 《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达尔文 以前,虽有一二博物学者稍有见於物类蕃变之现象……而不知其变迁进化之所以然。”

  5. 特指人或动物。此指动物。

    南朝•宋 张野 《与远法师书》:“行不负於所知,言不伤於物类。”
    此指一般的人,犹言他人。 金•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这般物类,教我怎不阴哂?”
    此贬称他人,犹言东西。 《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长老説道:‘因你念头差了,故投落在物类。我特地唤醒你来,再去投胎。’”

国语辞典

物类wù lèi

  1. 万物的总称。

    《荀子·劝学》:「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文选·宋玉·高唐赋》:「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

  2. 物品。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缚喝国》:「土地所产,物类尤多。水陆诸华,难以备举。」

网络解释

物类

物类:名词

物类:古琴曲

物类 (名词)

词目:物类

拼音:wù lèi

注音:ㄨˋ ㄌㄟˋ

分字解释


※ "物类"的意思解释、物类是什么意思由六六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物类造句


  • 1.该文结合山西省大运公路、太旧高速公路、108国道、307国道等公路通道绿化的实际,针对性地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植物类型和绿化模式。

    2.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西钦州湾溺谷湾地貌特征和沉积物类型分布。

    3.盖自唐宋画家,山水人物类能兼擅当行出色,固亦分内事也。

    4.人不是苟死苟活的物类,不是以过程的漫长为自豪,而是以过程的精彩、尊贵和独具爱愿为骄傲的。

    5.她认为成为显要人物类似于当一只青蛙。

    6.除此之外,还有珊瑚化石、鹦鹉螺化石、海胆化石等等,植物类有含藻类的叠层石、蕨类植物辉木、芦木、鳞木的根茎叶及孢子囊,被子植物的叶等。

    7.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的分布与沉积物类型有良好的对应性。

    8.这样的“入话”只是用来做个熟人熟面的“得胜头回”,之后它却用精确细密的针脚编织起众多错综交织的人物类型,来测量生命世界难以探明的深意。

    9.整个生育过程是进化的较为原始阶段的残余。这种过程使她和低级种类的生物类联系在一起。她想到了排卵的蜂王,她想到了去年春天在后院里挖洞的隔壁那条牧羊犬。杰弗里·尤金尼德斯 

    10.农人不习,物类比之,信故疑新,不知奸贞。

    11.贝壳类包括牡蛎粉、蛤粉等;矿物类主要有石膏粉、龙骨等;骨甲类药材包括鳖甲、龟板等。

    12.递变时空皆有数,迁流物类总成场。

    13.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14.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

    15.序列分析表明,其结构与所有已知的抗真菌蛋白不同,而与富含半胱氨酸的植物类受体激酶的胞外结构域相似。

    16.但对万古霉素的药物类似被广泛应用于家畜当时。

    17.柳家坡滑坡位于陕西岚皋县城北,属松散坡积物类滑坡。

    18.同时,磷虾油更含有抗氧化虾红素及一种最新发现、尚未命名并首次于非植物类及海藻类发现的黄酮类。

    19.杉木林和马尾松是分布于漳平市的两种易燃的可燃物类型。

    20.海岛新泽西的大小在南太平洋海洋,新卡里多尼亚没有少于五地方性植物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