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兔葵燕麦兔葵燕麦的故事

兔葵燕麦的成语故事


拼音tù kuí yàn mài

基本解释形容景象荒凉。

出处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暂未找到成语兔葵燕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兔葵燕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雕双兔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不辨菽麦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不辩菽麦晋 葛洪《抱朴子 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
东兔西乌宋 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东劳西燕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杂曲歌辞八 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东门逐兔《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乌踆兔走元·柳贯《题<瀛洲仙会图>》诗:“茅龙飞去杳无迹,乌踆兔走双跳丸。”
乌飞兔走元 不忽木《点绛唇 辞朝》套曲:“你看这汛指间乌飞兔走,假若名利成,至如田园就,都是些去马来牛。”
五雀六燕《九章算术·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雀俱重,燕俱轻, 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
伯劳飞燕《玉台新咏 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兔丝燕麦《魏书 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兔头獐脑《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獐脑之人。”
兔头麞脑
兔子不吃窝边草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6章:“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这老虎单吃回头食。”
兔尽狗烹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兔死凫举《吕氏春秋 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兔死犬饥明·张居正《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兔死狐悲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兔死狗烹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兔缺乌沉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兔角牛翼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兔角龟毛《大智度论》第12卷:“如兔角龟毛,亦但有名而无实。”
兔走乌飞唐 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 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兔走鹘落明·宋濂《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鹘落,瞬目辄失。”
兔起乌沉《参同契》上卷:“昏明顺寒暑。”后蜀·彭晓注:“兔起乌沉,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
兔起凫举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殙之地矣。”
兔起鹘落宋 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