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伯俞泣杖伯俞泣杖的故事

伯俞泣杖的成语故事


拼音bó yú qì zhàng

基本解释伯俞:古代孝子名。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毛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暂未找到成语伯俞泣杖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伯俞泣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时伯仲清·吴兰馨《绛蘅秋·秋社》:“看这怡蕉客所作诸诗,可的是一时伯仲呢!”
下车泣罪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不分伯仲
五侯九伯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伯乐一顾《战国策 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伯乐相马《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
伯仁由我而死《晋书·周颙传》:“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伯仲之间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伯仲叔季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伯劳飞燕《玉台新咏 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伯埙仲篪《诗经 小雅 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伯歌季舞汉 焦赣《易林 否之损》:“秋风牵手,相提笑语。伯歌季舞,燕乐以喜。”
伯玉知非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伯虑愁眠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7回:“海外都说:‘杞人忧天,伯虑愁眠。’”
伯道无儿唐 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冤如巷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信如卞和,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子政。”
凭几据杖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剖心泣血清·陈天华《警世钟》:“故我剖心泣血,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
剖肝泣血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臣出身为国,破家立事,至乃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昼夜长吟,剖肝泣血。”
动天地,泣鬼神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叩心泣血《宋书 武帝纪上》:“裕等所以叩心泣血,不遑启处者也。”
可歌可泣明 海瑞《方孝儒临麻姑仙坛记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可泣可歌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70首:“见案上有见赐于书,哭似村诸绝,情文双至,可泣可歌。”
吁咈都俞语本《书经·尧典》:“帝曰:‘吁!咈哉!’”语本《书经·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向隅之泣宋·陈亮《谢陈侍郎启》:“宁失不经,忍视向隅之泣。”
向隅独泣唐·杜牧《上吏部高尚书书状》:“每遇时移节换,家远身孤,吊影自伤,向隅独泣。”
向隅而泣汉 刘向《说苑 贵德》:“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吞声忍泣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我所以吞声忍泣者,为无儿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