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油腔滑调油腔滑调的意思
yóuqiānghuádiào

油腔滑调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形容说话轻浮油滑;不诚恳。

出处清 王士祯《师友诗传录 卷一 郎廷槐问》:“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

例子人们——特别是小何还是认定他油腔滑调。(茹志娟《新当选的团支书》)


基础信息

拼音yóu qiāng huá diào

注音一ㄡˊ ㄑ一ㄤ ㄏㄨㄚˊ ㄉ一ㄠˋ

繁体油腔滑調

正音“调”,不能读作“tiáo”。

感情油腔滑调是贬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辨形“滑”,不能写作“华”。

辨析油腔滑调和“油嘴滑舌”;都含“说话油滑轻浮”的意思。但油腔滑调偏重于腔调、态度方面;用于强调态度轻浮;“油嘴滑舌”偏重在说话方面用于强调耍嘴皮子。

谜语吃着油条唱歌

近义词油嘴滑舌

反义词一本正经

英语speak glibly

俄语фривольность(легкомысленные словá)

日语世故(せこ)にたけた話(はな)しぶり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油腔滑调的意思解释、油腔滑调是什么意思由六六诗词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步调一致步调:走路时脚步的大小快慢。比喻进行某种活动;采取同一步骤;同一方式。
油嘴滑舌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耍嘴皮子。
内查外调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调兵遣将调动军队;派遣将领;或是调动、安排人力。
才调秀出才调:才情。形容才情风格优异出众。
水调歌头词牌名。
调风变俗犹言移风易俗。
油然而生油然:自然地;不由地;生:发生;产生。多指某种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火上加油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
调虎离山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老油条比喻处世经验丰富而油滑的人,或者是老毛病总是改不掉的人。
调嘴学舌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一腔热血腔:身体中空的部分。全身的热血,指生命。
唱反调发表完全对立的言论;采取对立的举措。
调查研究了解情况,考察分析。
班门调斧班: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调:耍弄。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千古绝调犹千古绝唱。
野调无腔形容言行放肆,没有礼貌。
胶柱调瑟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调停两用谓居间观望,骑墙投机。
调嘴弄舌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遣将调兵见“遣兵调将”。
粉面油头脸上扑粉,头上抹油。形容女子的化妆。
左支右调谓支吾搪塞。
泼油救火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唱高调发表似乎高明但脱离实际的论调或说得很好听而不实际去做。
黍油麦秀《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记 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后因以“黍油麦秀”为亡国之痛的感叹。
拿腔做势装模作样,装腔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