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zhě

之者


拼音zhī zhě
注音ㄓ ㄓㄜˇ


词语解释

之者zhī zhě

  1. 唐宋时习语,相当于“之人”、“之物”。

引证解释

  1. 唐•宋 时习语,相当于“之人”、“之物”。

    唐•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乃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烧炼之者。”
    《敦煌变文集·祇园因由记》:“非但此金,世间一切伏藏未出之者,我能尽见。”
    《景德传灯录·司空山本净禅师》:“即是求见闻觉知之者,非是求道之人。”

网络解释

之者

之者(zhī zhě),汉语词语,相当于“之人”、“之物”。

分字解释


※ "之者"的意思解释、之者是什么意思由六六诗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之者造句


  • 1.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

    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3.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4.安而行之,聖人也,自非聖人,皆利而行之者也。

    5.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6.高人雅士中对自己美德等闲视之者,乃昆山玉片也。

    7.世间变幻,其势滚滚,泥沙俱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之奈何!

    8.君子与小人莫不引其类而聚于朝,人君得一贤者而相之,为相者举其类而进之,后之进者亦举其类,继之者莫非贤也。范祖禹 

    9.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

    1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1.即派往各海疆自行开厂制造亦能标新领导,独运匠心,所谓变化而神明之者,此之谓也。

    12.今天下原无新旧法可争,南北司相轧,不过人主委辔于上,是非予夺,听之众政,如失舵之舟,随风颠荡,同舟者旁视睥睨,汹汹焉将覆溺是患,未敢有攘臂而操之者。

    13.我兵两道追蹑,连蹙之邓州、承天、德安、武昌,穷追至贼老营,大破之者八。

    14.谗夫似贤,美言似信,听之者惑,观之者冥。

    15.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16.生人惡之者,以殘酷示之也。

    17.历史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试看未来之世界,定会是先生理想之天下!我辈定当在中山先生的旗帜下,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虽万死而无悔!

    18.因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就要扎根在——北!京!!雷鸣般的掌声中,阿Q喝了口水,饮饮场。

    19.表裘不入公门,而乃欲以见天地,可乎?且先王之服,冬裘夏葛以适寒暑,未有能易之者也。

    20.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