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正言厉色正言厉色的故事

正言厉色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èng yán lì sè

基本解释正:严正;厉:严厉;色:脸色。话语严正;态度严厉。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暂未找到成语正言厉色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正言厉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流言蜚语《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目迷五色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满纸空言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交浅言深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中正无私春秋·齐·管仲《管子·五辅》:“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
不动声色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正本溯源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一本正经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直言贾祸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风言影语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刚正不阿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不正之风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难言之隐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时素臣正在得君,真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听。旬月之内,把在京在外贪官污吏参劾殆尽。”
色飞眉舞清·杨复吉《梦阑琐笔·蔡涛》:“蔡曰:‘步月山坞,忽闻清音,令人色飞眉舞。’”
匡乱反正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德容言功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正身明法《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杜绝言路《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秣马厉兵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陈言务去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言而无信《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溢于言表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古色古香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色中饿鬼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行不顾言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花言巧语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正人君子《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