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笔削褒贬笔削褒贬的故事

笔削褒贬的成语故事


拼音bǐ xuē bāo biǎn

基本解释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出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暂未找到成语笔削褒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笔削褒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褒善贬恶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浪费笔墨老舍《多鼠斋杂谈》:“他便也只会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费笔墨,攻击别人,且自鸣得意。”
援笔立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6卷:“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作呈上。”
采善贬恶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
口诛笔伐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大手笔《晋书·王珣传》:“此当有大手笔事。”
针头削铁清·杨潮观《穷阮籍醉骂财神》:“若不是针头削铁将身惫,只怕你刀头餂蜜将人害。”胡士莹校注:“形容刮皮刻薄之至。为旧时俗语,明代已有之。《一笑散·夺泥燕口》:‘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舞笔弄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
春秋笔法宋 俞文豹《吹剑录》:“盖纯用《春秋》笔法也。”
董狐直笔《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秉笔直书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投笔从戎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下笔成文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褒衣博带东汉 班固《汉书 隽不疑传》:“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点睛之笔《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走笔疾书
彩笔生花元 汤式《赏花时 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蜂腰削背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蜂腰削背,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
奋笔疾书宋 张克庄《题方汝一班师赞后》:“或隐匿未彰,而奋笔疾书;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
欣然命笔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序:“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在笔先晋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意在笔前,然后作序。”
示贬于褒明沈德符《野获编 礼部 南礼部恤典》:“石以违拂不成为义,张以怀情不尽为义,皆上所亲定。盖圣意示贬于褒也。”
不置褒贬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削铁如泥明 范受益《寻亲记》:“纯钢打就,久炼成之;斩人无血,削铁如泥。”
刀笔吏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文笔流畅
削趾适屦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姊妹作奇想,便强人削趾适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