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文武兼济文武兼济的故事

文武兼济的成语故事


拼音wén wǔ jiān jì

基本解释兼:并。文才与武艺兼具于一身,能文能武。

出处明·无名氏《桃园结义》第一折:“平生正直刚强,文武兼济,喜看《春秋左传》。”


暂未找到成语文武兼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文武兼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武不善作《西游记》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
止戈为武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身无分文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识文断字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经文纬武唐 许敬宗《定宗庙乐议》:“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人才济济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假公济私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
繁文缛节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一文不名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扬威耀武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扬威耀武显神通,走石飞沙弄本事。”
文山会海《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文治武功西汉 戴圣《礼记 祭法》:“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踵武前贤战国·楚·屈原《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拨乱济危晋·龚壮《上李寿封事》:“管、蔡既兴,谗谀滋蔓,大义灭亲,拨乱济危。”
材优干济《清史稿 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表面文章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一句话,就是要落在实处。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
入文出武唐·张说《河西节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总军挟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间,式遏戎虏。”
踵武相接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且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虚文浮礼
威武不能屈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文理不通《旧五代史·选举志》:“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
识文谈字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孩儿也,你是个识文谈字的人。”
武艺超群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据这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
无济于事清 钱采《说岳全传》:“我岂不知贼兵众盛?就带你们同去,亦无济于事。”
文武全才《旧五代史 和凝传》:“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尔宜谨事之。”
扬威曜武《魏书·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是故魏氏祖宗扬威曜武,驱其畜产,收其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