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改姓易代改姓易代的故事

改姓易代的成语故事


拼音gǎi xìng yì dài

基本解释谓朝代改换。泛指政权更替。

出处《宋书·符瑞志上》:“岁星入太微,内有兵乱,人主以弱。三者,汉改姓易代之异也。”


暂未找到成语改姓易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改姓易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易放难收宋·朱熹《答巩仲至》:“所谓修辞立诚以居业者,欲吾之谨夫所发以致其实,而尤先于言语之易放难收也。”
李代桃僵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改俗迁风《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革风易俗
轻而易举《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改过迁善《周易 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易子而教
朝令夕改唐 元稹《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
时易世变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取而代之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过而能改《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通俗易懂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这十六个字,通俗易懂。”
改恶向善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
冠履倒易《东观汉记 杨赐传》:“亡损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代人说项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项斯》:“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臧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易辙改弦清·王韬《〈火器略说〉后跋》:“若一旦易辙改弦,以其材力聪明置之于有用之地,安见其必逊于西人也哉?”
指名道姓张天民《创业》:“华程继续指名道姓地批评,毫不容情。”
黄金时代廖仲恺《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之关系》:“自己不想个正当方法奋斗去,却敛着手等候那黄金时代来碰他。”
通功易事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器小易盈三国 魏 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沉顿。”
及瓜而代《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
居大不易唐 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平易近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易如反掌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拔帜易帜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改邪归正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变风易俗《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