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笔诛墨伐笔诛墨伐的故事

笔诛墨伐的成语故事


拼音bǐ zhū mò fá

基本解释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出处


暂未找到成语笔诛墨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笔诛墨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墨守成规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浪费笔墨老舍《多鼠斋杂谈》:“他便也只会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费笔墨,攻击别人,且自鸣得意。”
诛求无度《旧唐书·于頔传》:“擅兴全师,僭为正乐,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粉墨登场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清勤堂随笔》:“粉墨登场,所费不赀。致滋喧杂之烦,殊乏恬适之趣。”
援笔立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6卷:“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作呈上。”
墨汁未干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可是墨汁未干,将军们即奉命作成消灭边区的军事计划。”
伏法受诛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禁暴诛乱汉 贾谊《过秦论》:“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
粗通文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口诛笔伐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大手笔《晋书·王珣传》:“此当有大手笔事。”
舞笔弄文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
墨迹未干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说犹未了,思温抬头一看,壁上留题墨迹未干。”
直木先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伐功矜能《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春秋笔法宋 俞文豹《吹剑录》:“盖纯用《春秋》笔法也。”
董狐直笔《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欧风墨雨各生《利用中国之政教论》:“欧风墨雨,凓摇吾室家者,旦夕且至矣,而何暇于从容立宪为?”
秉笔直书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投笔从戎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直木必伐《逸周书·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舞文弄墨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断墨残楮明 王世贞《俞紫芝<急就章>》:“子中独能寻考遗则于断墨残楮,遂与仲温并驱。”
下笔成文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人人得而诛之《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点睛之笔《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走笔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