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金声玉服金声玉服的故事

金声玉服的成语故事


拼音jīn shēng yù fú

基本解释见“金声玉色”。

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经说》:“实,其志气之见也;使人如己,不若金声玉服。”


暂未找到成语金声玉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金声玉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欢声雷动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宋先锋大喜,传谕各门将佐,统领军马,次第入城。兵不血刃,百姓秋毫无犯,欢声雷动。”
不声不响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服低做小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节,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尘埃。”
金戈铁马《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声东击西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吠影吠声清 梁启超《管子传》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乃反吠影吠声。”
服牛乘马《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低声下气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不动声色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绘影绘声清 忧患余生《<官场现形记>序》:“而壹意孤行,为若辈绘影绘声,定一不磨之铁案。”
金不换京剧《粉妆楼》第六本:“常言道:败子回头金不换。”
闻声相思《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亭亭玉立《北齐书 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金屋藏娇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3回:“当时佘老五恋着雁翎,周庸祐也恋着雁翎,各有金屋藏娇之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铁郭金城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大军一至,朽珠枯木亦助声威;大军不至,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
默不做声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金光闪闪《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面上金光闪闪,手中雪刃辉辉。”
丑声远播《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先声夺人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香销玉沉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盆记》:“他怨悠悠香销玉沉,乱纷纷碎滴珠囊逬,我难主凭萧萧两鬓星。”
销声匿迹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空谷传声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
玉卮无当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有瓦卮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
抛砖引玉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一寸光阴一寸金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谠言直声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