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详刑慎罚详刑慎罚的故事

详刑慎罚的成语故事


拼音xiáng xíng shèn fá

基本解释详:审慎。审慎地量刑和处罚。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详刑审罚,明察单辞。”


暂未找到成语详刑慎罚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详刑慎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谨小慎微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严刑峻法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刑期无刑语出《书 大禹谟》:“刑期于无刑。”
日慎一日《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语焉不详唐 韩愈《原道》:“荀与杨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谦虚谨慎《晋书 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耳熟能详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赏同罚异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小心谨慎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果刑信赏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慎终若始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将德》:“不轻寡,不劫于敌,慎终若始。”
数罪并罚
畏口慎事宋·苏轼《答吴子野书》:“近日始畏口慎事,虽已迟,犹胜不悛也。”
罚一劝百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恭行天罚《尚书 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赏善罚恶汉·贡禹《赎罪》:“赏善罚恶,不阿亲戚。”
刑余之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以刑致刑《商君书·靳令》:“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又《去强》:“以刑致刑,国治。”《韩非子·饬令》:“罪重而刑轻,刑轻而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明正典刑宋 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刑于之化《诗 大雅 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郑玄笺:“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
以刑止刑《周书·武帝纪下》:“以刑止刑,世轻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龚行天罚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皇矣汉祖,龚行天罚,赫赫明明。”
慎言慎行
谦虚敬慎《晋书·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衣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
信赏必罚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罚不当罪先秦 荀况《荀子 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陟罚臧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