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负荆谢罪负荆谢罪的故事

负荆谢罪的成语故事


拼音fù jīng xiè zuì

基本解释见“负荆请罪”。

出处金·马钰《满庭芳·谢咸阳王法师》词:“追悔无由,不免放效廉颇。专专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个。”


暂未找到成语负荆谢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负荆谢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罪上加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见今县里告下忤逆,如今又打死小四,罪上加罪。”
将功折罪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出来。”
罪魁祸首明 郑若庸《玉玦记 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罪有攸归明·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赐尔姬昌等节钺,便宜行事,往惩其忤,毋得宽纵,罪有攸归。”
罪不容死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自负盈亏
敬谢不敏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千古罪人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不独老杨禽兽,作千古罪人,即弟辈以小人之心推测君子,亦应抱愧。”
反裘负刍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忍辱负重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背义负恩《旧唐书 乔琳传》:“上以其累经重任,顿亏臣节,自受逆命,颇闻讥谐悖慢之言,背义负恩,固不可舍,命斩之。”
罪该万死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渎。婢子罪该万死。”
将功赎罪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1回:“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
兴师问罪宋 沈括《梦溪笔谈》:“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披荆斩棘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立功赎罪《旧唐书 王孝杰传》:“遣使斩宏晖以徇。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如释重负《穀梁传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非战之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孽深重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流贼》:“上以其罪恶深重,非他盗比,磔于西市。”
祸首罪魁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负气斗狠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却怕是负气斗狠,逃了出来的。”
论心定罪汉·桓宽《盐铁论·刑德》:“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
负德辜恩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忘恩负义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新陈代谢郭沫若《少年时代 黑猫》:“辛亥革命以后,因宦海中起了新陈代谢的宏波,于是政法风更成了狂风。”
谢天谢地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望你复活,所以用斧开棺,谢天谢地,果然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