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桃夭李艳桃夭李艳的故事

桃夭李艳的成语故事


拼音táo yāo lǐ yàn

基本解释桃李盛开。泛指春日美景。

出处唐·罗邺《东归》诗:“桃夭李艳清明近、惆怅当年意尽违。”


暂未找到成语桃夭李艳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桃夭李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李代桃僵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沤沫槿艳《太平广记》第351卷:“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沫槿艳,不必多怀。”
惊鸿艳影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桃花运钱钟书《围城》:“现在正交着桃花运,难保不出乱子,让他回家给方乡绅严加管不也好。”
屈艳班香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桃之夭夭《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 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世外桃源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沤珠槿艳唐·高彦休《唐阙史·韦进士见亡妓》:“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珠槿艳,不必多怀。”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桃李满天下唐 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二桃三士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逃之夭夭《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投桃报李《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浓妆艳抹明 施耐庵《水浒传》:“每日只是浓妆艳抹,和西门庆做一处取乐。”
张冠李戴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争奇斗艳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淫词艳曲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燕青再拜奏道:‘所记无非是淫词艳曲,如何敢伏侍圣上!’”
凡桃俗李明·王冕《题墨梅图》:“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夸妍斗艳宋·梅尧臣《莫登楼》诗:“夸妍斗艳目以偷,天寒酒醺谁尔俦。”
浓装艳抹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大姑娘却浓装艳抹,体态轻盈的靠在寝宫门口。”
李广未封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避李嫌瓜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温香艳玉明·汤显祖《牡丹亭·冥誓》:“看他温香艳玉神清绝,人间迥别。”
柳绿桃红明 无名氏《大劫牢》第四折:“试看这柳绿桃红……青山绿水,宝马香车,游人共喜。”
才藻艳逸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瑀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