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觳觫伏罪觳觫伏罪的意思
zuì

觳觫伏罪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例子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2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基础信息

拼音hú sù fú zuì

注音ㄏㄨˊ ㄙㄨˋ ㄈㄨˊ ㄗㄨㄟˋ

繁体觳觫伏辠

感情觳觫伏罪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认罪。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觳觫伏罪的意思解释、觳觫伏罪是什么意思由六六诗词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罪上加罪指罪恶更为严重。
结缨伏剑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将功折罪将:拿;用;折:抵偿。用功劳来抵偿罪过。
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子(魁、首:头目)。指坏事的根子。
十面埋伏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伏法受诛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犯法被杀。
罪有攸归攸:所。罪责有所归属。指罪犯必受惩治。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罪不容死罪恶极大,处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千古罪人形容犯的罪永远被人记着
伏低做小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伏虎降龙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夜行昼伏伏:藏匿。夜间行走,白天隐藏。
思潮起伏思想活动极频繁。
罪该万死罪孽深重;判一次死刑还不足以抵罪。(万死:死一万次)。
将功赎罪将:用;拿;赎:抵尝;弥补。拿功劳来抵偿罪过。
兴师问罪宣布对方罪状;发兵讨伐。形容群起而严厉斥责对方的过失。兴、动:发动;师:军队;众:大队人马。
连绵起伏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起伏:高低不平。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立功赎罪立功:建立功绩;赎:补偿。建立功绩来补偿罪行或过失。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此起彼伏此:这;这个;彼:那;那个;伏:低下去。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也作“此伏彼此”、“此起彼落”。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骏马,千里马;枥:马槽。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非战之罪罪:罪过。不是战争本身的过失。
罪孽深重孽:恶事;罪过。罪恶极重。也作“罪恶深重”。
祸首罪魁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论心定罪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