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者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者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zuò guān chuí diào zhě,tú yǒu xiàn yú qíng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二者不可得兼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孟子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shì zhě shēng cún适者生存适:符合,适应。适应环境要求的就能生存下去。欧阳山《苦斗》:“我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忽略那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
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
rén zhě jiàn rén,zhì zhě jiàn zh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shùn wǒ zhě shēng,nì wǒ zhě sǐ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顺从我的心意才能生存,违抗我的心意就要灭亡。语出《庄子 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
qián wú gǔ rén,hòu wú lái zh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三回:“但今日我们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负,实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竟可算得千古独步。”
shǐ zuò yǒng zhě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guān zhě rú dǔ观者如堵堵:墙壁。形容观看人数众多。西汉 戴圣《礼记 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zhì zhě jiàn zhì,rén zhě jiàn rén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语出《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shàn yóu zhě nì善游者溺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诗经 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shùn wǒ zhě chāng,nì wǒ zhě wáng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违背我的就叫你灭亡。形容独裁统治。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
páng guān zhě qīng旁观者清在旁边看的人比当事人清楚。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陈多寿生死夫妻》:“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zhì zhě suǒ jiàn lüè tóng智者所见略同智者:聪明有智慧的人;略:大致。指有见识者所持见解大致相同。晋·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zì shèng zhě qiáng自胜者强自胜:战胜自己;强:刚,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刚强。春秋·楚·李耳《老子·道德经》第33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jī zhě yì wéi shí,kě zhě yì wéi yǐng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饥饿的人什么食物都可以吃,口渴的人什么饮品都可以喝。比喻需要急迫的人容易满足。《孟子 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suí zhě chàng yú随者唱喁喁:应和的声音。指后者附和前者。形容随声附和。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
yú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dé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唐 林蕴《上宰相元衡宏靖论兵书》:“苟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胆,为相公之腹心乎。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伏愿相公少赐采择焉。”
shùn wǒ zhě jí,nì wǒ zhě shuāi顺我者吉,逆我者衰顺:顺从;吉:吉利;逆:违逆;衰:衰败。顺从我的就会吉利,违背我的就会衰亡。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20卷:“承玄步虚,上蹑玉机,衣斗履斗,流铃焕威,顺我者吉,逆我者衰,我行天真,万里廓开。”
zhě yě zhī hū者也之乎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问黄金谁买《长门赋》,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
luò luò dà zhě荦荦大者荦荦:明显。明显的重大的方面。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shùn dé zhě jí,nì tiān zhě xiōng顺德者吉,逆天者凶顺:依顺;吉:吉利;逆:违逆;凶:不幸。符合道德的就可得到吉利,违背天意的必定遭受灾祸。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gǔ dāo tú zhě鼓刀屠者鼓刀:动刀。宰杀牲畜的屠夫。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战国·楚·屈原《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mǎn kǒu zhī hū zhě yě满口之乎者也满口文言词语。指人物的书呆子气。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shùn tiān zhě yì,nì tiān zhě láo顺天者逸,逆天者劳顺:顺从;逸:安逸;逆:违背。顺从天理的能够得到安逸,违背天理的就会遭受劳苦。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shì zhě rú sī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chī chī zhě mín蚩蚩者民蚩蚩:无知的样子。无知识的就是老百姓。《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qí zhě shàn zhuì骑者善坠常骑马的人总难免掉下马背。比喻擅长某一事物的人往往由于疏忽大意而失败。
yán zhě fú zhī言者弗知见“言者不知”。《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guān zhě rú duǒ观者如垛见“观者如堵”。《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时琼英这段事,东京已传遍了。当日观者如垛。”
bǐ zhě xiān xíng秕者先行秕: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hào qí zhě duò好骑者堕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kuà zhě bù xíng跨者不行跨:跨步前进。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之以恒。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tāo tāo zhě tiān xià jiē shì滔滔者天下皆是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洪水弥漫,遍地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风气比比皆是。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qiè gōu zhě zhū,qiè guó zhě hóu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先秦 庄周《庄子 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hán fù huǒ zhě寒附火者因为寒冷而靠着火取暖的人。
dāng jú zhě mí当局者迷迷:糊涂,迷惑。指当事人反而糊涂宋 辛弃疾《恋绣衾 无题》:“我自是笑别人的,却元来当局者迷。”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shàn qí zhě duò善骑者堕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淮南子 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yú zhě qiān lǜ,yì yǒu yī dé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汉书 韩信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
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晋 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yǒng zhě bù jù勇者不惧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论语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jìn zhū zhě chì,jìn mò zhě hēi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晋 傅玄《傅鹑觚集 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身正则影直。”
wàng zhàn zhě wēi忘战者危指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同“忘战必危”。三国 魏 桓范《兵要》:“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
chéng zhě wéi wáng,bài zhě wéi zéi成者为王,败者为贼成:完功,成就;贼:盗贼。指成功了就可以称王,失败了就被称为盗贼鲁迅《华盖集续编·谈皇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乱世时,‘成者为王,败者为贼’,平常是一个照例做皇帝,许多个照例做平民。”
yán zhě wú yì,tīng zhě yǒu xīn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说话的人不是有心的,听话的人却认真计较。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句话正触着阿珠的‘隐痛’,要想保持平静也不可能了。”
huì zhě bù máng会者不忙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公子会者不忙,将铁棒架住。”
yì zhě hé cuàn弋者何篡弋者:射鸟的人;篡:取得。射鸟的人无法取得。比喻贤者隐处,免落入暴乱者之手。汉·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
guān yú hǎi zhě nán wéi shuǐ观于海者难为水观:看。看过大海再看江河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高。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yán zhě zhūn zhūn,tīng zhě miǎo miǎo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lái zhě kě zhuī来者可追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lái zhě wù jù来者勿拒见“来者不拒”。《公羊传·隐公二年》:“公令戎于潜。”汉·何休注:“来者勿拒,去者勿追。”
shùn zhī zhě chéng,nì zhī zhě bài顺之者成,逆之者败顺:依顺;成:成功;逆:违背。顺从他的就能成功,违背他的定要失败。宋·朱熹《寄陈同甫书》:“然区区鄙意,常窃以为亘古亘今只是一体,顺之者成,逆之者败,因非古之圣贤所能独然。”
máng zhě dé jìng盲者得镜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淮南子·人间训》:“盲者得镜,则以盖卮。”
bàng guān zhě shěn,dāng jú zhě mí傍观者审,当局者迷指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宋·马永卿《懒真子》第三卷:“夫为人画策,则工;若自为计,多拙。故曰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zhōng hòu zhǎng zhě忠厚长者忠实厚道、年高望重的人。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章:“当时的‘舆论’都称赞黎是‘忠厚长者’和‘稳健派’。”
shùn zhī zhě xīng,nì zhī zhě wáng顺之者兴,逆之者亡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以万丈之气焰,磅礴冲击于全世界人人之脑中,顺之者兴,逆之者亡。”
néng zhě wéi shī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guān zhě jūn jí观者麕集麕:通“群”,成群。形容观看的人数众多。杨复吉《梦阑琐笔·柴打鼓》:“柴皇急无措,大号,观者麕集询故,柴以实告,众以为狂,柴不得以行乞而归。”
dé rén zhě chāng,shī rén zhě wáng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yǒu zhǎng zhě fēng有长者风长者:年长有德的人。有长者风度。指为人品质高尚,待人宽厚。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荆州刘皇叔……仁慈宽厚,有长者风。”
zhū yī shǐ zhě朱衣使者指科举考试官。明 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zhì zhě lè shuǐ,rén zhě lè shān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爱好。智者爱好水,仁者爱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ǎi rán rén zhě蔼然仁者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朱自清《儿女》:“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蔼然仁者’之言。”
ài zhě rú bǎo爱者如宝将喜爱的东西视同珍宝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6卷:“张公自道着手了,便道:‘本不当计较,只是爱者如宝,添些便罢。’”
huáng lí hēi lí,dé shǔ zhě xióng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狸:山猫;雄:强有力的。比喻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有好的效果就是好方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秀才驱怪》:“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
chūn qiū zé bèi xián zhě春秋责备贤者春秋:孔子修订《春秋》书;贤者:指才德兼备的人。指《春秋》书对贤者常常责备,严格要求《新唐书·太宗纪赞》:“然《春秋》书中,常责备贤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叹息于斯焉。”
èr zhě bì qǔ qí yī二者必取其一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取其一。”
guān zhě chéng dǔ观者成堵见“观者如堵”。明·沈榜《宛署杂记·寺观》:“又见其紫衫衣衲、拽杖挂珠,交错燕市之衢,所在说法衍乐,观者成堵。”
xiān yōu shì zhě hòu lè shì,xiān lè shì zhě hòu yōu shì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先为事业而忧虑,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事业未成先享乐,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汉·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
lóng zhě zhī gē聋者之歌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shùn rén zhě chāng,nì rén zhě wáng顺人者昌,逆人者亡顺:依顺;昌:昌盛;逆:违背。顺应民众的就能兴旺,违逆民众的定要毁灭。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申屠刚传》:“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
shùn tiān zhě chāng,nì tiān zhě wáng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同“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赵氏既昌,合当顺人应天,不宜苦苦直要报仇。”
shùn dé zhě chāng,nì dé zhě wáng顺德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山无名,事故不成’。”
qián bù jiàn gǔ rén,hòu bù jiàn lái zh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yìng zhě yún jí应者云集应:应和。响应的人像云一样聚集。形容响应的人多。鲁迅《“呐喊”自序》:“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kě zhě yì yǐn渴者易饮口渴的人喝什么都觉得甘甜。旧时比喻久经苛政而最知对德政感恩。《孟子·公孙丑上》:“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bīng duō zhě bài兵多者败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清 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dān zhī suǒ cáng zhě chì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lái zhě bù shàn,shàn zhě bù lái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的人不是善良的,善良的就不会来,须提高警惕。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
bù zhī zhě bù zuì不知者不罪罪:责备,怪罪。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三回:“起凤道:‘牛兄何不早通姓名,使小弟多多得罪。勿怪,勿怪。’牛通道:‘不知者不罪。’”
hòu lái zhě jū shàng后来者居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史记 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guān zhě rú yún观者如云观看的人就象行云一样密集。形容围看的人非常多。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百一十三卷:“言适为项王相召饮酒,欲醉方返。溪滨观者如云。”
cóng zhě rú yún从者如云从:跟随。跟从的人像云一样多。形容追随者很多。宋·陈亮《祭陈肖夫文》:“从者如云,得者宁几?”
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huáng yī shǐ zhě黄衣使者指出使宫市的太监。唐·白居易《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yì zhě hé mù弋者何慕弋者:射鸟的人。射鸟的人无法取得。比喻贤者隐处,免落入暴乱者之手。唐·张九龄《感遇》诗:“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qīng niǎo shǐ zhě青鸟使者青鸟:传说中西王母娘娘的神鸟。指传递书信的使者。《汉武帝故事》:“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
lǜ yī shǐ zhě绿衣使者原指鹦鹉,近代称邮递员。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鹦鹉告事》:“其时仆妾辈并无所觉,惟有鹦鹉一只在堂前架上。……封鹦鹉为‘绿衣使者’。”
jìn zhū zhě chì近朱者赤朱:朱砂。靠近朱砂的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变好。指外部环境具有很大影响。晋·傅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shùn dào zhě chāng,nì dé zhě wáng顺道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同“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晋·司马彪《战略》:“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新唐书 元澹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谓疑而不申列?”
yán zhě wú zuì言者无罪言者:说话的人。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zhī hū zhě yě之乎者也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宋 文莹《湘山野录》中卷:“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rú yǐn shuǐ zhě,lěng rè zì zhī如饮水者,冷热自知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唐·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bàng guān zhě qīng傍观者清傍:同“旁”。旁观者:在一旁观看的人。同一事物,在一旁观看的人比当事者看得全面、清楚。常与“当局者迷”连用。亦作“旁观者清”。《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为疑而不申列?”